<講座精華>新興企業主與金融機構往來注意事項

本篇為 2024/01/06 舉辦的微型創業者必修財務營,小編快速記下的筆記,和大家分享,若想知道我們下一場的微型創業者財務贏,請多多關注我們的 FacebookIG

一、選擇正確的銀行往來

選擇適合自己的銀行往來,是企業與銀行建立長期良好合作關係的第一步。許多企業主在選擇銀行時,會考量銀行離公司最近,或者個人常去的銀行。但這樣的選擇標準並不適合,最重要的是要選擇真正關心中小企業需求,提供完整服務與資金的銀行。

找到適合中小企業的銀行,他們視企業客戶為合作夥伴,並不僅僅是建立在利益上的關係,而是可以從企業剛創立時,就開始提供各種資訊、服務與資金。隨著企業規模的成長,也會持續擴增可提供的服務與額度。這種一條龍的服務可以減輕企業的操作成本與時間。

二、建立企業與個人信用

銀行在放款給企業時,對企業與負責人的信用狀況極為看重。良好的信用狀況不僅可以增加可取得的額度,也可以降低利率成本。企業的信用考量包括過去的營業與財務狀況、產品與市場前景,以及民刑事紀錄;負責人考量教育程度、工作經歷、身體健康與民刑事紀錄。

要建立良好的企業信用,就要維持正向穩定的營收與利潤,避免違反法規受罰。同時,提供完整且透明的財務資訊,如財報、內部簿冊與銀行往來紀錄。對負責人而言,要注重自身狀態,避免犯罪紀錄或道德瑕疵,同時身體要健康,以显示對公司的管理與經營有相當能力。

三、了解銀行的貸款條件與審核重點

瞭解銀行的貸款條件可以幫助中小企業爭取最有利的優惠。銀行審核小微企業貸款時,會先利用評分模型審查申請者的信用狀況與風險,再進行人工徵信與場勘,最後核准額度與條件。

信用狀況最重要的考量為個人與公司的信用紀錄,必須是正向穩定。次要考量收支比,也就是業務收入扣除成本後仍有利潤,足以支付銀行貸款。再者才是抵押品與保證,是讓銀行對企業還款能力更有信心的後盾。藉由瞭解銀行的考量點,中小企業可以提前作好準備,爭取更大的額度與優惠。

四、善用政府與銀行的貸款計畫

中小企業常因營業額或歷史不足,無法取得足夠的銀行額度。這時可以利用政府單位的創業與中小企業貸款,因為政府機關的貸款門檻通常比銀行寬鬆、利率也較低。常見的政府貸款來源包括青年創業儲蓄帳戶、青創基金與中小企業處的貸款。

另外,選在銀行推出優惠活動時借款,也是增加額度與降低成本的方法。舉例來說,最近的振興貸款就有2年0利率,算是非常好的借款機會。透過善用政策與銀行優惠,可以增加企業可利用的資金。

五、提供保證與擔保以增加額度

中小企業常因規模與資本不足,難以取得滿意的額度。此時,提供保證人與擔保品可以增強銀行對企業還款能力的信心,進而提高貸款金額。常用的保險與擔保包括信保基金、不動產與公司股票質押。

信保基金類似保險公司,當企業發生違約無法還款時,信保基金會補償銀行的損失。不動產與股票質押,使銀行在企業真的倒閉時,可以優先受償。透過保證與擔保,可以增加銀行的放款意願,提高企業的額度與條件。

六、主動建立銀行往來與信用紀錄

部分中小企業為避免風險,不願與銀行有太多往來與借貸。但缺乏銀行往來紀錄,反而容易讓銀行產生疑慮。有良好的銀行往來紀錄,不但可以獲得更優惠的條件,也能建立企業與個人的信用。

銀行最主要的徵信系統就是聯徵中心,只要定期與銀行有借款紀錄,都可以累積分數,未來申貸時自然條件更優。所以,在不缺資金的情況下,也要適度與銀行有借貸或信用往來。

七、與指定的銀行從業專員建立良好關係

銀行的擔保放款條件全由專員的主觀判斷。所以,與指定從業專員建立良好關係,可以增加獲得更優惠條件的可能性。專員在核發企業貸款時有相當大的彈性,熟悉企業的專員也會更願意為其爭取。

建議中小企業選定一間能夠提供完整服務的銀行,並固定與一位服務專員合作、建立私人關係。日後無論是申貸或其他銀行業務,都可以得到更貼心的協助。

相關文章

捐款贊助

我們是一家致力於提升財務知識和技能的非營利組織,通過提供全面的理財教育和資源,幫助人們做出明智的財務決策,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經濟福祉。